2月21日,曾经的纸业龙头晨鸣纸业正式“戴帽”融资APP,A股证券简称变更为“ST晨鸣”。
消息一出,资本市场反应强烈,其A股股价开盘即跌4.84%,报2.36元,港股晨鸣纸业(1812.HK)更是一度跌超33% ,最低报0.59港元。

晨鸣纸业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,曾经的纸业航母究竟为何走到如今被ST的困境?
晨鸣纸业被ST,直接原因是生产基地大面积停产。自2024年11月起,晨鸣纸业对部分生产基地进行限产、停产。
截至2025年2月19日公告披露时,除黄冈基地正常运转外,寿光基地仅恢复23.23%产能,其余主要生产基地停机检修已超三个月,未能大面积恢复生产,触发深交所“生产经营严重受阻”的ST条款。
深层次来看,晨鸣纸业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。
从行业层面而言,产能过剩与供需失衡成为高悬在晨鸣纸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近年来,造纸行业新增产能集中投放,仅2021 - 2023年,白卡纸新增产能便超575万吨,市场供过于求态势明显。
晨鸣纸业的主要产品,尤其是白卡纸价格大幅下滑,从2021年每吨7000元高点跌至2024年的5000元以下,跌幅近30%。
产品价格暴跌,致使公司毛利大幅下降,白卡纸毛利率从2021年的31.72%骤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 - 4.56%,核心产品陷入亏损泥潭。
在公司经营层面,债务危机与融资困境是致使晨鸣纸业陷入困境的另一大主因。截至2024年三季度,晨鸣纸业短期借款高达299.91亿元,货币资金仅100.53亿元,资产负债率73.51%,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。
资金链紧张,部分金融机构压缩贷款规模,使得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达18.2亿元,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。
流动性几近枯竭,公司不仅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运营,复产也因缺乏资金而困难重重,债务与生产陷入恶性循环。
晨鸣纸业此前的多元化扩张战略,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公司资源与精力。
公司涉足融资租赁、房地产等领域,但这些业务未能与造纸主业形成协同效应,反而在市场波动下,拖累了整体业绩。
部分融资租赁客户经营不善,出现诉讼、查封等突发情形,公司不得不加大坏账准备计提比例,进一步侵蚀利润。
面对困境,晨鸣纸业也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。
在资产处置上,2023年以来出售武汉晨鸣汉阳纸业、金信期货股权,解散财务公司,但所获资金难以填补巨大债务缺口。
多次上调文化纸价格,试图缓解成本压力,却因市场需求疲软,提价难以有效传导,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仅微增0.52%,亏损却达7.1亿元。
政府专班虽牵头制定复产方案,银团计划新增23.1亿元授信,但审批流程繁琐,资金短期难以到位。
晨鸣纸业被ST,是其自身经营与行业环境双重压力下的结果。
未来,晨鸣纸业能否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复产、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危机,以及行业供需能否改善,都充满不确定性。
但无论如何,晨鸣纸业的困境为整个造纸行业敲响警钟,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,企业如何优化产能结构、合理控制债务规模、聚焦核心主业,成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命题。
关注说财猫,来评论区聊聊~
扫下方二维码,直接进群畅聊~
— 往期推荐阅读 —
下一篇:没有了